家具美学设计(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形式法则)
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形式法则
辩证构思即应用辩证思维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构思。家具是一类具有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复合体。不能纯粹用形式构图的法则,即单一的形式美的法则去处 理家具的造型。
在处理家具的造型时,不仅要符合艺术 造型规律,还要符合科学技术的规律,不仅要考虑造型的风格与特点,如民族的、地域的、时代的特点,还要考虑用材、结构、设备和加工工艺,以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辩证构思的原则也是工业设计的原理、技术美学的 原理。
应用辩证构思的原理就是要综合各种设计要素,辩 证地处理家具的造型与功能等问题。
家具造型设计的法则主要有
一、新中式设计说明之新中式风格设计说明
在室内设计中,一贯追求照搬古代设计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更要注重加入现代元素。现代技术中有很多新型材料,就可以善加利用进去。另外在设计中也可以把主人的个人喜好、品味等也加入进去。既满足现代人居住的要求,迎合中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二、中式设计说明之新中式风格特点
现代人的学习工作都讲求快捷、高效,于是在生活娱乐时就希望把脚步放慢,回归到轻快放松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新中式风格亲睐,这就归功于新中式风格特点:
新中式风格中的家具:大多是古典家具或者是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想结合。
家具的颜色:主要是以深色为主,有深厚沉稳的底蕴。
装饰造型:主要采用硬朗简洁的直线条,空间具有层次感。既使得中式家具古典、质朴的内涵显现,又符合现代人追求的时尚感、实用性。
三、新中式设计说明之新中式风格的搭配
在所有室内设计中风格搭配都尤为重要,新中式装修比较注重古典古香的基调、家具与装饰的搭配。家中的古旧的老家具要善加利用,红木的家具、太师椅、有雕饰的装饰品以及灯光等等都可以增添新中式的原汁原味。
家具造型的形式法则包括
一、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
从历史文献可知,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之始;俎、几——案之始;禁——柜之始;扆——屏风之始。而商代髹漆技术也被运用到家具纹饰上,还可镶嵌象牙、松石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工艺的改进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人们的工艺制造水平明显提高,衍变繁多,这个时期开启了后世家具雕刻的先河。归纳起来有四大贡献:一是出现了最有名的木匠——鲁班;二是出现了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床;三是出现了铁制的锯、斧、钻、凿等器械;四是雕刻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
三、秦汉时期:为“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秦汉之前,几、案、衣架和床榻都很矮,都是席地而坐,直到对西域的频繁交流渐深,胡床传入。胡床——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后来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拯救罗圈腿奠定了基础。
四、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朝,垂足坐渐渐流行高形坐具。出现墩、椅、凳等高型家具,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在装饰方面,漆木家具装饰上使用绿沉漆,打破红黑漆的一统格局,佛教日兴,出现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
五、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爆发。“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
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无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许多重大宴请社交活动都由绘画高手加以记录,这给我们研究、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 唐代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相关阅读:中国古代家具上的13个美好寓意
六、宋、元时期: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宋代家具借鉴建筑的梁架结构,取代了隋唐的箱型壸门结构。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装饰;同时使用了罗锅枨、矮佬、霸王枨、马蹄脚等部件,部件之间多数以直线形榫卯接合而成,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使家具结构更趋合理。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观其外简洁刚直,观其内隽永挺秀,与宋人简洁朴素的审美观契合。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也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元代中国最高统治者虽是蒙古族,但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家具仍在宋、辽的基础上缓慢发展,是宋明之间一条不很明显的纽带。元代匠师在承具上做了两种创造性尝试。一是桌面不探出的方桌,其形象见于冯道真墓壁画,高束腰,桌面不伸出。二是抽屉桌,桌面下设抽屉的创意,以后为明代所继承,沿用至清。
七、明代: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代,中式家具进入了完备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明式家具”。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所以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
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理解很独到,对产品的造型、加工更加刻薄,促使中式家具从形态到神韵的进化,将中国家具艺术升化到颠峰之极。明代家具历经几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仍很牢固,除了优质木材外,主要就是榫卯结构的精密与科学合理。
八、清:中国家具的衰退期,装饰手法史无前例
清初家具沿袭明代风格,用料更为丰盈。除用硬木外,还选用优质软木。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装饰手法之多样也史无前例。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点:一是多种材料并用。无论是雕、嵌、漆、绘,还是骨、木、竹、玉、瓷、法郎,都为家具装饰服务;二是多种工艺结合。有浮雕与透雕的结合,有雕与嵌的结合,雕嵌与描金的结合,有雕嵌与点翠的结合;三是装饰“多”和“满”。追求光华富丽的富贵之感,但有的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家具设计的造型形式法则包括哪些
明清家具常用的都是榫卯结构,有雕花等工艺。典型的代表有罗汉床,圈椅,条案,,,等等。
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形式法则是什么
1.有家才有温暖,点亮心中家的灯。2.空间里的温暖,来自家的温暖。3.一家的温暖里藏着纯真的世界,家里的美好难以言描。4.家,是陪伴你们共度时光的温馨角落。5.与家人时光宝贵,追求家装高雅品质的心中美好。6.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点缀一份家居艺术。7.投入家居的每寸空间,实现家人浪漫温暖之梦。8.在家里汇聚家人最真挚的爱,成就属于家人最独特的开端。
家具造型设计的美学形式法则包含哪几个方面
明清两代家具的审美差异确实是比较大的。明朝当政的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所以体现在家具上就显得比较的精致。而清朝当政的是骁勇善战的马背民族,所以体现在家具上就比较粗犷和大气。可以说两个朝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家具的审美就有天壤之别。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