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报价 > 正文内容

663花岗岩价格(635花岗岩)

2023-09-08 01:00:08装修报价1

635花岗岩

1.

按所含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和黑金沙花岗岩等。

2.

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矿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

花岗岩石材品种如下: 紫点金麻满天星吉林白蓝钻翡翠绿 灰麻红钻三宝红安溪红细啡珠 樱花红珍珠红珍珠红G654树挂冰花 G635G655G640中国绿金丝黄 南非黑G611紫丁香永福红白金钻 金钻红雪花青G623高源红马头花 铁关红石井锈石浦城牡丹红浦城百丈青百丈青 啡珍珠九龙壁长乐红金沙黄G611 丁香紫G3518连城红罗源红罗源紫罗兰 紫罗兰罗源樱花红连城花南平闽江红闽江红 长乐长乐芝麻黑屏南芝麻黑芝麻黑南平黑 漳浦红G617东石白南平青大洋青 安海白G633晋江陈山白武夷兰冰花武夷红 海沧白福鼎黑G606G619G618 G618肖厝白晋江清透白洪塘白漳浦青 G3536G3535G3533G3532兰冰花 G3529G3528G3523G3515G3514 G3512康美黑G3511泉州白G3506 巴厝白G3503菊花绿金鑫红代代红 金砂黄G634G3565G688兰宝春 牡丹红内厝白雪里梅G663G656 G602漳浦锈兰花蓝福建白麻永春绿 沙红长宁红中花白海南黑蝴蝶蓝 绿宝绿宝绿钻金点。

花岗岩 654

G614 使用领域:室内墙面、台面板、室外墙面、室外地面 G654,左:芝麻灰,右:芝麻黑。

G654花岗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岗岩石种之一,可以作为板材、地铺、台面、雕刻、工程外墙板、室内墙面板、地板、广场工程板、环境装饰路沿石等各种建筑和庭园石材的材料。

635花岗岩产地

安溪红,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境内。国内标准分类编号:G635。已经停矿停产。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红色系花岗岩石材,因其独特的中国风,广受消费者喜爱,从各种纪念建筑、浮雕到普通百姓家庭的楼梯踏步,红色系花岗岩一直是国内畅销的品种之一。和大家一起分享国内常见的红色花岗岩品种及现在的开采、停产整顿情况

635花岗岩方料价格

636石材硬度高。

解析:635学名就是叫五莲红吧,636应该是芝麻白。石质都是属于花岗岩,都比较硬。

五莲红孔洞比较多。636比较好一点,硬度高,石头比较瓷实。

636石英含量大,质地坚硬,是一种优质的花岗岩石种,广泛用于室内外地铺,外墙干挂,公路沿石,环境景观,石雕等建筑和艺术领域。可以加工成自然面,机切面,亚光面,光面,火烧面,荔枝面,龙眼面,菠萝面等各种产品。

665花岗岩

确实是G664是罗源紫罗兰,G665为罗源红,还有个G663为罗源樱花红,但笼统的说罗源红也把紫罗兰包括进去了,因为两者相近,而且紫罗兰比罗源红好看,所以做罗源红的人一开始就用罗源红冒充紫罗兰,随着紫罗兰越来越少,然后现在市场大部分该产品为罗源红,所以也就叫习惯了罗源红为G664,其实应该是G665的。樱花红比紫罗兰贵,紫罗兰比罗源红贵,市场上百分之八九十G664为G665罗源红。

636花岗岩

可以代替花岗岩的材料是水包水多彩涂料,它拥有独特的包裹技术,使其完全水性化,环保无毒,用自来水做稀剂,替代日益稀少的天然花岗石材,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进步要求。

水包水多彩涂料的学术名称为液态石,俗称水包水多彩涂料。水包水多彩涂料实际上是一种水性乳胶涂料的分散水相,是保护胶水溶液构成的连续相的多相悬浮体。水包水多彩涂料主要是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两者均为水性涂料,因此称为水包水。相比于分散相,连续相具有浓度低和粘度低的特性。

637花岗岩

庐山风景甲天下,庐山的建筑也神奇瑰丽。庐山的古建筑经历了千百年的苍桑,如今仍以它神妙的构思,独特的造型,鲜明的风格,无时无刻地向人们展示着美的魅力。它们置身于青山秀水间,或雄奇,或秀美,或古朴,或俏丽。人们可以通过建筑所固有的线、面、体及其相互组合的构成,来认识它们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平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等组合规律,领受他们各自所蕴含的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得到饱满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

点将台

点将台坐落在星子县城内,相传此台为周瑜操练水军点将之处。台高6.85米,平而呈长方形,石结构。中有扶门通道,为花岗石砌就,稳重威严。台上建有双檐木结构城楼,飞檐凌空,气势雄壮,登上城楼,凭栏眺远,鄱湖烟波,尽收眼底。

御碑亭

御碑亭座落在牯岭西南的锦绣峰顶,由此太祖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4年),下诏兴建。亭座东朝西,由石瓦、石脊、石墙、石柱、石门构成,平面呈正方形,边宽5.8米,高6米,歇山顶,鱼尾形翘角,瓶式宝顶。四面有门,正面门额有“御制”二字,左右两端饰龙首图案。门两边的石柱上镌有一副对联:“四壁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亭内竖有一高4米,宽1.6米,厚0.2米的石碑。亭四周用石板石柱间成一方形院落。亭居高临下,端庄凝重,古朴厚实。

赐经亭

位于黄龙寺后一小山顶。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明神宗为纪念母亲明肃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续入藏经41函,并旧刻藏经文637函,颁布给黄龙寺而建。亭座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边宽3.8米,通高6米,歇山顶,石结构亭中立一石碑,上刻明神宗《护藏敕》,及《圣母印施佛藏经赞》。整个建筑选型简洁,气氛庄严肃穆。

观音桥

观音桥,亦称西贤桥。因其横卧在三峡涧上,故也叫三峡桥。

桥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1年)。桥长24.4米,宽4.1米,高10.7米,单孔。桥用105块各重一吨、规格相同的大花岗岩相互扣锁而成。榫式结构,至今已愈900余年。桥身巨大空灵,构思精巧,寓秀逸于雄伟之中,显得既雄伟奇拔,又坚韧古朴,为古代桥梁建筑佳作,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桥下有一圆形深潭,潭水碧绿,深不可测,名金井。桥东侧有一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六的“招隐泉”。

锁江塔

座落在九江市区东北隅长江边的迥龙矶上。建于明万历丙戌年(公元1586年)至今已愈400余年。塔呈六面形,七层,青砖砌身,石凿拱顶。远观给人一种挺拔、轩昂之感;近观予人一种古朴秀丽之概。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可临塔顶,后梯毁。

西林塔

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塔身向南每层门顶上皆有题额,底层至七层分别为千佛塔、羽室才、金刚、灵就来、无上法、聪雨花、无明藏。塔为空心塔,外状崔巍,高耸峭立,为西林寺的标志。

枕流桥

座落在白鹿洞书院内的贯道溪上。石构,两旁有护栏。桥下溪流奔涌,大石枕之,有朱熹书“枕流”石刻,故名。

桥长12.5米,宽3.2米,高约10米。初为朱熹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所建,初为木桥。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南康知府杨树基改建为石桥。“峡急岂有心,临桥石相激。暮惊桥上听,夕阳人独立”。是对枕流桥的险要最真实的描述。

恭乾禅师塔

座落在牯岭西南金竹坪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9年),是一座和尚墓塔。塔以八大石构件建成,高3.5米,基座直径为1.3米。基座上有一六角石礅,礅上用仰覆连承托六角石柱,柱六面分别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法轮常转、佛回增辉、阿弥陀佛”字样和梵文。柱上置一腰檐,檐上置一宝瓶顶。该塔集经幢与喇嘛塔的特色于一体,为世所罕见。

塔后用石筑成一个半圆形护墙,墙正中嵌三块石碑。正中一碑刻“明传贤首宗二十六代敬禅师塔,黄山第二代主持续芳口禅师塔”等字,其左右两块均为空碑。碑额为云状石雕。塔前为祭坪,坪左右分别立有一块大小一样的石碑,碑文已漫漶不清。祭坪左右两边均用石柱、浮雕石板相嵌,构成石护栏与门栏相连。祭坪占地228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书院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

南唐 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方得以兴盛。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

白鹿油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书院门楼由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等主要建筑组成:

书院门楼,高约6米。砖木结构,四坡式两层。顶层,四斜脊,尖端起 。檐下为砖砌长墙,装饰着叶形花瓣和棱形图案。第二层与上层同,檐下以砖砌方形砖柱,门楼镶嵌着李梦阳题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

棂星门

始建于明成化二年(公元1447年),为南康知府何浚所建。初为木结构,后由南康知府周祖尧改为石牌坊。门为六柱五间,二层石梁连接。中梁刻有缠枝牡丹,石抱鼓护柱,饰海波纹,刀法粗犷简练。“棂星”即“文星”,以它命门,意即此处人才辈出。

泮池

位于棂星门后,“泮者教化也”。池呈长方形,池上逢中处建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两侧装有花岗岩的栏杆和拦板。原名泮桥,现名状元桥。

礼圣门

礼圣门即书院正门,原称先师庙门,或称大成门。始建于宋谆熙九年(公元1182年)。门十扇,木门廊式,隔为空心几何图案,裙板为平面木板,两侧为阁楼,硬山顶,屋脊东西两端饰陶龙。正门四柱五间。全长22.10米,高7.30米。门楣上悬挂着“正学之门”匾额。

礼圣殿

又名大成殿。始建于宋谆熙九年。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场所。殿为宫殿式。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殿中四柱三间,以砖砌壁,周环以廊。平面长22.59米,宽24.44米,高12.32米,重檐九脊,斗拱交错,灰瓦白墙,脊饰鳌鱼,巍峨雄伟,气势庄严。殿外重檐正中悬挂“礼圣殿”竖额。殿内正中立孔子线雕行教立像。上悬浦录熙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后壁左右竖有四块由朱熹书“忠、孝、廉、节”四字大石碑。殿中左右安有“四配十二哲”石线雕像。终年香烟缭绕,使儒气中带有几分禅气。

紫阳书院,由朱子祠,报功祠、丹桂亭等建筑组成。

朱子祠始建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是专祀朱熹之祠。祠为砖木结构,硬山顶,灰瓦白墙,平面呈长方形,四柱五开间。祠内中立朱子自画像石刻,像左立《文公朱子祠碑记》,右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上悬康熙手书“学达性天”匾额,步入祠内,大有“南渡儒林传,先生第一人”之慨。

报功祠位于朱子祠之西。初祀李渤等历代“有功于洞之学者”。原称先贤祠、三贤祠。始建于明正驻统三年(公元1438年)由南康知府翟溥兴建。祠为砖木结构,建筑样式与朱子祠相同。

丹桂亭位于院中部,建于一长方形台基上,木结构,歇山顶,四斜坡式,正脊砖砌,四挑檐,四木柱支撑,斗拱上托,花岗岩圆鼓式柱基,素面。亭中立“紫阳手植丹桂”石碑。亭前有两株丹桂树,每逢金秋,丹桂飘香,馨人心脾。

白鹿书院由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思贤台等建筑组成:

御书阁

始建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原名圣旨楼。现阁为珍藏康熙御赐《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等经典而建。阁为木构建筑,二层,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庑殿顶, 角挂铎,鸱尾饰脊。正脊中有宝珠顶。朱栏画栋,斗拱交错,庄严宏伟。阁外柱有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明伦堂

又名争伦堂。为翟溥建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砖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功夫山顶,四开间,前有走廊。堂系书院授课三所,故外廊立柱上挂有“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对联。

白鹿洞

白鹿洞,“是诚有名而无实也”。初有名无洞,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洞为花岗岩砌石,呈卷拱形,高4米,宽4.15米,深6.35米,洞中置一卧式石鹿,竖耳昴首,凝视前方,刀法简洁。洞右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登思贤台。

思贤台

始筑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建亭台上。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台平面呈正方形,亭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花窗,前护有花岗石质围栏。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栏中镶有“

655花岗岩

历史沿革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

中国最美城区

公元8世纪前后,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鼓浪屿岛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嘉禾”,意思是稻谷,古人多以“嘉禾”为祥瑞之物,与甘露醴泉并称。如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云:“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

960年~1368年,岛上人烟渐繁,闽国龙启年间时置同安县[3] [4] 。

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963年,宋名义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福建泉州府。

共18张

鼓浪屿影集(摄于2012年2月18日)

1260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1655年,置思明州。

1680年,思明州废。清沿明制,清代,属于兴泉道。

1841年8月2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激烈的炮战中,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和部下官兵坚守阵地,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

1840年~1860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

共26张

鼓浪屿

康熙九年四月,公元1670年复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驻厦门,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同安县厦门(《世宗实录》卷五十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6月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世宗实录》卷一四三)。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道台自清朝初期先在莆田(兴化府驻地),雍正中期从莆田县移驻泉州府晋江县,再自泉州府晋江县移驻厦门。

民国元年(1912年),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仍然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

共6张

鼓浪屿

1844年,伦敦差会在鼓浪屿成立教会。

1850年,大英长老会也于在鼓浪屿扎住脚跟。

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 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一批培养中国牧师、传道士的“圣道学教”,宣传宗教的教会学校在厦门,特别是在鼓浪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掌握东南门户一一厦门的经济命脉,控制厦门海关和港口管理大权被视为关键的措施。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惟鼓浪屿保已沦为“公共租界“。

1912年,析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和大、小金门等岛屿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5年4月,国民政府福建政府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复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共2张

合并图册

1938年5月~1945年9月,厦门岛沦陷, 同安县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开始, 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1年12月7日,日军独占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

1949年9月初,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后改隶于厦门市至今。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9月攻入厦门,后金门战役、金门炮战,参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等相关文章和词条。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地区解放。

1958年,金门炮战爆发。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划上了句号。

2003年4月26日起,将原鼓浪屿区、开元区、思明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同时,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5] [6]

共2张

鼓浪屿地图

2005年1月31日,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3日,鼓浪屿上的历史风貌建筑将变成酒吧、咖啡厅、书店等。有关部门将把产权已明晰的部分历史风貌建筑推出招商。[7]

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

2007年,鼓浪屿一共拥有10处13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共列出19处28幢建筑,建议作为增补考虑对象。这个增补名单还未最后确定,有关专家对其中某些增补对象有异议,比如观海别墅,就有专家提出应改为李武芳别墅,并新增厦门二中(含西欧小筑)、杨家园、番婆楼和田尾女学等建筑。[8]

2012年,鼓浪屿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其中10月2日,鼓浪屿单天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游客的激增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带来了大量占道摆摊、野导假导横行、家庭旅馆无序扩张等问题,导致岛上用电、用水、环卫等资源高度紧张。

2012年5月~2013年4月,由厦门市公安局、工商局、鼓浪屿街道办、鼓浪屿管委会等14个执法部门的骨干力量进驻鼓浪屿,组成“鼓浪屿协同管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小组”,针对岛上乱象根源之一的“商业乱”展开整治。

2013年1月1日起,鼓浪屿岛将实行游客总量控制,限制上岛游客数量。

2013年6月,鼓浪屿常住居民约为6000人,而这一数字在几年前是2万多人。随着大量常住人口的流失,岛上优质的医院、学校也陆续搬离,鼓浪屿的社区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2013年6月15日,来自鼓浪屿管委会的消息,以后上鼓浪屿要全面安检:人要安检,货物和行李也要安检。据悉。

鼓浪屿

2013年10月前这些设施完工。鼓浪屿管委会将加强与轮渡公司的合作,加大安检、抽检的力度,对不完善的输送带、安检门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一定要解决死角问题。

2014年11月29日,厦门市对鼓浪屿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多国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变成活化历史的重要资源。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介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共有20处。

2014年,已完成美国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天主堂、安献楼、厦门海关税务司公馆旧址等13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文物修缮设计方案,争取在3年内完成修缮工作。接下来,厦门要活化老建筑,建立“鼓浪屿全息影像”,着手梳理鼓浪屿建筑、历史、人文、艺术等各领域的内容,鼓励创作鼓浪屿专题的电影、书籍,以及数字虚拟互动产品等视觉艺术作品。鼓浪屿持续举办以音乐文化为代表的节庆活动,重新推广鼓浪屿上濒临消失的家庭音乐会。

2014年11月29日,从厦门市《鼓浪屿整治提升2014年~2015年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发展文创产业、优化环境、整合港航资源、让居民生活更便利等内容,其中发展文创产业的措施引人注目。根据方案,鼓浪屿在积极稳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将注重文化、生活和业态的内涵提升,用文化创意处理好遗产、旅游、社区三者的关系,把鼓浪屿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艺术岛。厦门聘请了15位鼓浪屿整治提升监督员。监督员由包括舒婷在内的社会贤达、专家学者、行业组织和鼓浪屿居民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9] [10]

2014年6月27日,鼓浪屿整治提升以来,结合“申遗”进行的岛上风貌建筑修缮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2014年6月27日是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岛上十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修缮设计方案在协和礼拜堂前广场一一亮相,首次向公众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共有20处,14年已完成以下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设计方案。[8] [8] 2014年,修缮设计方案的文本已经提交福建省文物局进行审批,年内将递交国家文物局,一旦国家文物局审批下来了,修缮也就可以正式开始方案也在不断征求意见,如果有建设性意见,可以向鼓浪屿管委会规划部门提出。[8]

2014年11月28日,修缮设计方案分别从人文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对建筑进行了评估。恢复历史原状,做到外立面复原,建筑形制特征分析,是方案的一大重点。方案中的修缮工程可归纳为两个层面:外立面复原、室外环境综合整治。建筑所有室内外的修缮都从文物特色角度把握,讲求总体协调性。图纸中做了大量的现场测绘工作,得出结论:海关税务公馆建筑整体外立面基本保存完好,主要的变动在于原大量整体落地门已调整为窗,而几乎所有原始木窗都已经调整为铝合金窗。这处建筑的修缮重点也随之得出:立面门窗的复原。延展设计工艺,增加避雷防水措施,鼓浪屿管委会规划处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此次修缮都尽量保留原始风貌,材料上也依据历史材料进行选择,部分无法判断历史材料的进行微调,设计工艺上进行了延展性设计。同样以海关税务司公馆为例。由于该建筑在修缮后将开放使用,因此对外窗和建筑外立面落水管都进行了复原处理,还增加了泛光照明概念、避雷措施、屋面防水保温处理。[9]

2015年1月22日下午,“网络名人看厦门”走进鼓浪屿。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表示:“网络名人看厦门活动来到鼓浪屿,将对鼓浪屿的现状及整治提升有一个真实的报道,对鼓浪屿申遗将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叶细致副主任还表示,鼓浪屿申遗是一种保护手段而不是一个目标。针对接下来申遗的相关工作,2017年以前将完成鼓浪屿上53处核心要素的保护工作。[10]

2015年12月31日,厦门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消息同时列出了法规的正文。根据正文内容,《办法》旨在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规范鼓浪屿家庭旅馆的经营和管理,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满足游客度假休闲的需求,在此宗旨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结合鼓浪屿实际制定。《办法》对“鼓浪屿家庭旅馆”给出了定义:在鼓浪屿岛范围内,以合法取得使用权的单幢民宅或独立式建筑的空置房为基本接待单元,结合鼓浪屿自然人文景观,经批准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体验式住宿服务的经营性接待设施。[11]

2016年1月28日,由鼓浪屿管委会、鼓浪屿申遗办主办的“西洋文化与鼓浪屿——古蛋白照片精选展”,在鼓浪屿中华路5号(原荷兰领事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对所有市民、游客开放,预计持续半年。[12]

共3张

“西洋文化与鼓浪屿——古蛋白照片精选展”

2016年2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两个项目有望于2017年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3]

2016年2月14日,厦门召开鼓浪屿整治提升及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回顾总结相关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14]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包括中国鼓浪屿在内的各国申遗项目将在大会上审议。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 ,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2] 。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亚热带区常见的白玉兰、香樟、南洋杉、凤凰木、蒲桃、榕树、桉树、棕榈、椰林、竹丛或孤植于房前屋后,或列置于坡前路边,或群植于庭院绿野。[15]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周长2.85英里,长1.1英里,宽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岛之中部偏南的那块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16] 以形态丰富的岸线、水域为边界,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融汇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园林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建筑或兀立于台地.或依山而筑,或凭水而建。[15]

地理位置

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北纬N24°26′55.25″ 东经E118°03′43.55″。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实为深海),轮渡4.5分钟可达。(现环岛一周,约40分钟)面积1.91平方千米,2万多人,现为厦门思明区所辖。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15] ,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 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平均只有2~3级。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来年2月为无雷期,雷暴的产生常造成暴雨。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17]

厦门年平均温度为21.2℃。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4.5℃,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8.7℃,年极端最高温度38.4℃,年极端最低温度2℃。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3℃以上,全年无霜。海水表层年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31.5℃,年平均温度为20.7~21.6℃。

厦门的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一般1至2级,最大4级),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一般3~4级,最大6级)。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从六月份开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级。九月份下旬开始至来年的四月上旬为冬季风。风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为东北至东北东风。

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数8次,次之为6次,7~10月份为纯雾期,如有雾,能见度在1公里以内,3~5月能见度较差,7~10月能见度最好,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

交通线路

岛上观光车路线

景区交通:鼓浪屿已修好一条环岛路,全长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桥组成,以电瓶车代步。[18]

环岛路线:

路线1:环岛路以轮渡码头为起点,向东往皓月园-大德记浴场-观海园-菽庄花园-港仔后浴场-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别墅-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工艺美术学校-内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游码头-海底世界-轮渡码头;向西反之亦然。

  路线2:轮渡码头-三丘田码头-沙滩球场、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别墅-菽庄花园-轮渡码头。

路线3:轮渡码头-菽庄花园。

公交线路

1、厦门市民乘2、3、4、8、10、19A、19B、25、29、30、31、32、51、71、97、107、116、118、127、139、655、841、946、950等路线,到达轮渡邮局站、轮渡站下车,即可从厦门轮渡码头乘坐轮渡,约5分钟即可到达鼓浪屿钢琴码头。

轮渡码头周边公交线路基本情况表

序号 线路 起讫点 首末班时间 备注

轮渡公交场站【终点站】

1

厦门10路

乌石浦油画村总站←→轮渡公交场站

乌石浦油画村总站首班06:10 末班22:50

轮渡公交场站首班05:45 末班23:10

2

厦门11路

火炬园←→轮渡公交场站

火炬园首班05:40末班22:30

轮渡公交场站首班06:20末班23:10

展开全部

2、外地游客乘11、22、51、59、84、87、107、655、841、842、847、856、858、946、954、955等公交车到邮轮中心站、东渡狐尾山站下车,之后从东渡邮轮中心摆渡上岛。

3、外地游客乘805、818、827、842、846、850、898公交车到嵩屿公交场站(嵩屿码头站)下车,即可在海沧嵩屿码头乘轮渡前往鼓浪屿。

过度航线

鼓浪屿

自2014年10月20日起,厦鼓轮渡航线将进行调整,鹭江道轮渡码头只保留居民专线、旅游客运夜航航班;开通两条新的客运航线,即东渡邮轮码头至鼓浪屿三丘田码头和东渡邮轮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航线。调整后,厦鼓轮渡航线将执行新的航班时刻表。外地游客将由原来的轮渡码头改从东渡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乘轮渡前往鼓浪屿。[20] 2015年01月01日起,部分与鼓浪屿居民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关联的非厦门市居民,也可8元上鼓浪屿,已有近700人通过了相关申请[21] [22] 。

鹭江道轮渡码头往鼓浪屿运送游客的任务调整到东渡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鹭江道轮渡码头只保留居民专线、旅游客运夜航航班和异常天气及特殊情况应急疏运。

鹭江道轮渡码头2号厅发船,00:15~6:15每小时一班,末班06:30;鼓浪屿三丘田码头发船,00:30~06:30每小时一班,末班07:00。

共2张

鼓浪屿

提醒:游客若是白天登岛,夜航时间离岛,无需补票。此外15:00~18:30为鼓浪屿返程出岛高峰,排队检票候船时间较长,请游客提前安排好行程。

近代建筑群

建筑历史

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23]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许多已由政 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23]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已焕然一新。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23]

在鼓浪屿岛上有70%左右是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23]

欧陆建筑

岛上建筑

海天堂构

共2张

合并图册

鼓浪屿福音堂

与上述名胜景点不同,这些老房子今大多为私人住宅,少部分为营业酒店,并不接受游客参观。

林氏府(八角楼):位于鹿礁路11-19号。原主人板桥林家林尔嘉。林氏府副楼已于2006年5月倒塌。

英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14号。

日本领事馆:位于鹿礁路26号。

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建于1916年。为哥特式建筑。

美国领事馆:位于三明路26号。现为酒店。

番婆楼:位于安海路36号,建于1927年。原主人旅菲华侨许经权。

杨家园:跨安海路4号至鼓新路27~29号。建于1913年。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是厦门市博物馆、管风琴博物馆。

船楼:位于鼓新路48号。原主人医生黄大辟。

汇丰银行经理公馆:位于鼓新路57号。建于1876年。

林屋:位于泉州路82号。原主人林振勋。

金瓜楼:位于泉州路99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赐敏。

观海别墅:位于田尾路17号。建于1918年。原为丹麦大北电报局公司经理公寓。

三一堂:位于笔山洞口。建于1934年。

怡园:位于福建路24号。原主人为诗人林鹤年。

黄荣远堂:位于福建路32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施光、黄仲训。建于1920年。现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海天堂构:位于福建路42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他的同乡黄念忆。

白家别墅:位于复兴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别墅:位于漳州路44号,原主人廖翠凤。1919年8月,林语堂和该楼主人家的小姐廖翠凤在此结婚。

瞰青别墅:位于永春路71号。建于1918年。原主人黄仲训。1949年,瞰青别墅作为蒋介石的“行辕”装修一新。后因局势变化太快,蒋介石只于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写《郑成功》剧本。此楼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

西林别墅:位于永春路73号,建于1926年。现为郑成功纪念馆。

圃庵:位于鸡山路16号,原主人钢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于旗山路7号,原主人李清泉。

黄家花园:位于晃岩路25号,建于1918年至1923年间,原主人华侨巨商、“印尼糖王”黄亦住。五十年代,这里为厦门政府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

公审会堂:位于笔山路1-3号。

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号。原主人新加坡华侨林文庆。

观彩楼:位于笔山路6号。

亦足山庄:位于笔山路9号,原主人越南华侨许涧,建于20世纪20年代。

春草堂:位于笔山路17号,原主人厦门建筑公会会长许春草。[24]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

自鼓浪屿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后,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被提上议程。相关部门将着手启动鼓浪屿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申遗主题确定为:社会变革中的历史见证。2011年05月13日上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情况表示,鼓浪屿申遗,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5]

我爱我的鼓浪屿

2016年2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25]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包括中国鼓浪屿在内的各国申遗项目,将在大会上审议。[26]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 ,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2] 。

文化传播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有国内仅有、国际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常年举办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音乐周等重大音乐活动。

文化交流

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爱我的鼓浪屿——岁月回响》——2014年新年音乐会。音乐会由鼓浪屿街道办事处主办,厦门二中校友会和鼓浪屿音乐厅协办,鼓浪语音乐沙龙承办。

博饼文化

中秋博饼是每年中秋节厦门要举行的传统活动。

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共6张

鼓浪屿景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zxbj/9886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