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的价格(地心有啥)
地心有啥
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
地球的结构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是层状的,而这些层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确定。地球拥有一个富含硅的地壳,一个非常粘稠的地幔,一个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的内核。
这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物理学证据和一些推断,这些证据包括火山喷出的物质和地震波。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地心有什么东西
1、地心引力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地球在不断旋转中,地幔中的受高温的影响液体是向一个方向不断流动的,所以产生了磁场,发生了引力。
然后,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学过牛顿和苹果的故事,1679年牛顿从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当地球引力把任何一个物体吸引到地面时,其加速度是9.8米/秒。
1916年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新的引力场理论,他认为由引力造成的加速度,可以同由其他力造成的加速度区分开来。
最后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上的质量产生出来的引力才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2、地心引力的定义
地球本身有相当大的质量,所以也会对地球周围的任何物体表现出引力。拿一个杯子举例,地球随时对杯子表现出引力,杯子也对地球表现出引力。地球的质量太大了,对杯子的引力相对自身质量来说也就非常大,加速度也就比较大,所以,就把杯子吸引过去了,方向,就是向着地球中心的方向,这个力就是地心引力。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其他地点的物体,都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我们可以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图示)其中F1=mw2r(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旋转半径),可见F1的大小在两极为零,随纬度减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区为最大F1max。因物体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就是万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地球转动的效果。
地心有什么用
此题答案:原因如下:
一是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用物体的产生向地心的压力,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地心物质,在高压下产生热量.
二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释放出大量的热.
三.地壳运动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热. 地核又分为内地核与外地核两部份.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越高,地心点的温度据科学家推测约为摄氏6000度.地球内部的温度
地心有什么
从质量上看,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
地壳、地幔和地核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吗?通过地震波探测,人们发现,全部的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而地幔的组成则很复杂,在地幔的最上面,物质的性质与地壳类似,人们认为那里也是岩石的领地。于是,科学家将地壳和地幔的最上部合在一起,命名为“岩石圈”。在岩石圈之下的地幔和地核,通过地震波,人们可以确定物质是固体还是液体,密度有多大。目前人们认为,由于地幔能够使地震波中的横波通过,因此是固体的。而地核就比较复杂,地球深度从2900千米到5000千米的外核部分,横波无法穿过,表现出液体的特点;5000千米以下直到地心,是固态的。按照地核的密度推测,那里似乎以金属铁、镍为主。地核是一个炽热无比的世界,温度可能高达7000摄氏度以上,虽然在地表,铁的熔点只有1535摄氏度,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地球心脏的铁却拒绝熔化。由于越接近地心,压力越大,所以物质的性质与地表有很大差异。比如地幔物质,虽然它被认为是固态的,但是在强大的压力下,地幔物质也会表现出流体的性质。就好比我们平时使用的蜡,常温下是固态的,当温度稍微升高,或者压力大一些,蜡会变得很柔软,用手指轻轻一捏,蜡就变形了;温度继续升高,蜡将熔化为液体。所以,关于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众说纷纭,难下结论。地核又分为内地核与外地核两部份。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越高,地心点的温度据科学家推测约为摄氏6000度。液态地核说」主张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压力估计从液态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温度比较不确定,但从深矿坑得知温度会随深度而升高,而根据岩石的导热率,地质学家估计(相当粗略的)液态地核的温度约是摄氏5千度(木星的中心可能高达摄氏5万度)。地核的物质是一些常见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仅有地球半径二分之一大小的地核却占了地球三分之一的质量。宇宙中最常见的重元素是铁,但它在地表的比重只有7.86克/立方公分,而在地核巨大的压力下,却可高达9至12克/立方公分,不过在地心中它是呈液状的,陨石可提供更多的证据。这些掉落的陨石可分两大类:石质陨石(stony meteorites),其主要成分为矽酸盐;而铁质陨石(iron meteorites)则由90%铁、9%镍和1%其他元素所构成。许多科学家相信,陨石是破碎小行星的残余,有一些较大的陨石包含了金属与岩石两部份。金属部份必定为镍铁,这也可能就是地球金属核心的成分。事实上在1866年地质学家开始探测地核之前,法国地质学家杜布里(Gabriel August Daubrire)就由铁质陨石的成分指出地核为铁所组成。事实上,大部份地质学家已接受一个论点,即地球由两个主要部份组成——矽酸盐地函和镍-铁地核(如同蛋白和蛋黄一样的组成),他们并认为早期的地球必为液态,后来则可能包含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矽酸盐液体较轻,浮在上方并将热辐射到太空而冷却。底下的铁熔液则被上层隔绝未能直接暴露出来,释热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为液体。当然也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接受地球有液态阶段的说法。美国化学家尤瑞(Harold Clayton Urey)特别坚持地球一直都是固态的。他驳斥说,巨大固态地球的铁核仍能由铁的缓慢分离而形成;即使现在,铁还可能以1秒5万吨的速率从地函迁移到地核中去。
地心到底是什么
地球的深度为6371公里。
地球由内到外的结构: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壳。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外核(地核)-内核。最深的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最深可达到6371公里,即地球的半径。
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2、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
3、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扩展资料
地球的结构、运行特点有:
1、地球的结构中三个层面为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2、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3、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23h56min4s(接近于一个太阳日24h)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心有什么作用
地心是热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和地球的自然放射性衰变。地球形成时,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此外,地球内部还存在着热核反应,即核聚变和核裂变,这些反应也会产生巨大的热量。
这些热量通过地球内部的岩石和金属传导到地壳,导致地心保持高温。
此外,地球内部的地热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进一步维持地心的高温状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