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问答 > 正文内容

王款明式家具厂(明式家具王世襄十大款式)

2023-05-09 23:00:41品牌问答1

明式家具王世襄十大款式

主要作品王世襄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

明式家具 王世襄 画案

针木是沉木。

柞榛木又称柞针木,应读作zhà zhēn,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珍贵木材之一。柞榛属常绿小乔木,叶呈凤眼形,木质细密坚韧,木纹清晰雅致,倒伐后经数十年自然脱水,成材不易变形。

初识柞榛木

在中国古典家具用材上,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是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都是等都是使用广泛的家具良材。然而还有一种木材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柞榛木。原来人们将其归于硬杂木一类,究其本质,实应归于红木类,而且是红木类中的佼佼者。

我国古代对柞榛木早有认识和利用。如本草纲目中称“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称凿子木,方书皆作柞木”。

柞榛木在我国古典家具材质中,被列为硬木类。由于柞榛木生长期较长,有称长达80年,民间有“爷爷栽树,孙子乘凉”之说。

柞榛木家具从清中期开始兴盛,原因是紫檀、黄花黎等名木日渐稀缺,优质的柞榛木成了当时家具制作的主角。但到了清末民初,由于生长在南洋热带雨林中的酸枝木、花梨木的大量引进,逐渐取代了柞榛木。

柞榛木出南通

柞榛木产于我国西部、中部与东南部,在日本、越南也有分布。虽说柞榛木分布较广,但以苏北南通地区的柞榛木最著名,因此有【柞榛出南通】之说。

柞榛家具多出自江苏南通,地域性极强。多年以来,其他地区少有发现。由于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地域较封闭,柞榛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风格彰著。清代柞榛木家具制作以南通地区最为著名,习惯称“ 通作 ”。但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流派,只能算“苏作”的一个分支 。

柞榛木之美

柞榛木最美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泽,色红如血,心材暗红至黑红,边材橙黄。二是木材纹理出众,不规则纹理的如同行云流水,木结大小相错的类似黄花黎的“鬼脸”,有与榉木又很相近的层层叠叠“宝塔纹”。高低起伏的山水纹路,且纹路走向清晰美观,不似紫檀、乌木般的一味漆黑,纹路莫辨。也不似酸枝的一味条纹。其纹路之美不让黄花梨,更胜于红花梨、水曲柳、榉木,堪称木材中的佳品。

民间有黑柞榛、黄柞榛一说。所谓黄柞榛,可能是指生长期约几十年的低龄柞榛树,其板材呈淡黄至黄色,芯材部分呈褐红色,但只有直径很小的一圈。黑柞榛可能是指生长期百年以上的老龄柞榛木,其芯材呈褐红色,且直径较大,边材呈黄色。存放久之,其芯材变成暗红色或黑灰红色,边材呈金黄色。既有老红木的深沉,又兼有黄花黎的色泽。其材硬度与酸枝木不相上下,但其超凡脱俗的纹理和色泽却大大超过了酸枝。

柞榛木之珍

柞榛和紫檀一样,十柞九空,十柞九弯,树干凹凸不平,沟槽多,开料取材需反复揣摩,即使不空洞的原材制成后的利用率也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气干立方厘米8.9克,与黄花梨同等,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材质稳定少翘曲。

明清以来,苏北地区,官宦之家以制作柞榛家具为最贵,材贵工亦贵。凡作罗汉床、画案、太师椅、书橱等十之八九出自大户人家,浙北、皖南、苏南亦有 少量柞榛明式家具遗存 。

柞榛是唯一没有入宫的珍贵家具用材,因此生长的区域性和稀有性为人所不知,文字记载也很稀少。在王世襄所编《明式家具真赏》一书中,曾编录了一件清柞榛木无束腰罗锅枨加矮老二人凳(即春凳),另一件是柞榛木枕凳,也说明了柞榛木家具较为少见。

早期的柞榛家具做工上乘,通常不上色,不刷漆,以表现其流畅的自然纹理,再经过打磨上蜡后,光素清雅之美完全显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保养后,可以形成一种红褐色的包浆,其古拙清雅风格与紫檀、黄花梨非常相似。

柞榛木家具因受地域等原因,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它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应有的地位是不容否认的。柞榛家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遗存,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古典家具收藏逐渐发展,南通传统柞榛家具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收藏家所关注,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明代家具鉴赏 王世襄 pdf

作为一位收藏家,王世襄的藏品也堪称经典,宣德炉、黄花梨家具、漆器等经典藏品都曾被他收入囊中。他去世后,“王世襄旧藏”俨然成了拍卖场的大热门。他曾收藏过的藏品,每次登上拍场,都会以高价成交。受此影响,人们也对他收藏的竹根雕蛙趋之若鹜。

竹根雕蛙之所以会备受期待,既是因为其本身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王世襄本人的名人效应。如果没有王世襄的慧眼识珠,这件艺术品或许早已蒙尘。

明式家具欣赏王世襄

王世襄简介如下:

1、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字畅安。男,福建福州人,生于北京。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2、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一年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余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交涉归还文物事宜。次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旋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48年6月,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

3、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陈列部主任,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三反”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宣布的当天调回文物局工作。他在离开文物岗位的整整十年中,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持文物研究。诸如《髹饰录解说》一书的撰写,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在患肺结核活动期中,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到1994年退休,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4、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81年4月,在北京为联合国工发组织作有关中国传统家具的报告。1983年应邀赴伦敦剑桥大学作中国文物报告。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专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首发式,在美国五大城市博物馆作有关家具的报告。1992年应美国旧金山民间艺术博物馆之邀,参加有关家具的座谈会。还先后多次应香港中文大学、东方陶瓷学会、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之邀,作关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报告或宣读论文。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王世襄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历年撰写的文章一百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明式家具萃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世襄编著、袁荃猷绘图)等。

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

明式家具珍赏 王世襄

1 王世襄的收藏得到重视的年代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2 因为当时中国开始兴起收藏文物的热潮,王世襄则是以其卓越的收藏品和对收藏的研究成果而著名,他的收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等,并且他还撰写了多部收藏类的专著。3 王世襄的收藏品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pphd/9881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