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问答 > 正文内容

自然地带家具(自然地带性学说)

2023-04-26 03:00:22品牌问答1

自然地带性学说

主要观点是:

(1)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成多个板块;

(2)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运动;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世界上的地震带、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自然地带学说名词解释

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1、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人地相关学派

(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3、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4、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地理学者应着眼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地理学的主要认为是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到人文景观的过程。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间的差异,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5、(英)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把亚欧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偏僻的远部分称为“腹地”,两侧是大陆边缘地带。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6、(俄)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学派巴郎基斯和萨乌什金

主张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其部门的布局,着重对布局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特征:强调观察和强调归纳与综合

不足之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2、实证主义方法论

核心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

不足之处: 经济决定论的倾向,无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忽视人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方法论

核心: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

4、结构主义方法论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观察、研究对象,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起来。(预设性的假说,用假说指导研究,用研究证明假说,双向式的评价、印证,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表层结构);

★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地关系论: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环境的理论。指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学说。

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环境决定论:原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为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美国森普尔等。

2、可能论或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

3、适应论: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英 罗克斯比)

4、生态论: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美 巴罗斯)

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文化决定论: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为文化特征、水平决定了特定的人地关系。

7、和谐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已经破坏的不和谐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整。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景观,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

以农田景观为例。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①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农田景观有不同的利用类型,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形式。如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不同的地形条件也影响农田的形式,山区多梯田,丘陵地块破碎,平原阡陌纵横。

②农田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在农耕地区,农田的地块大小往往由地界决定。而不同的地区地界的划分是不同的。这与社会人文环境有关。如在中国,一般由田埂、浅沟坐标志;但在美国,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广阔,彼此居住较分散,需要把地界明显标志出来。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①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②如果我要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研究的课题,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同时要收集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者请教。在积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分析研究,要分析资料和数据,对理论要有充分的解释,验证假设,进而提出观点和结论。

以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主要有:移民,传抪,领土竞争。而宗教在空间也会相互影响。

①基督教移民使得世界宗教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地区由于基督教的扩大而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

②基督教是一种有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使得基督教信徒不断增加,基督教盛兴的地区也不断扩展。不同地区间宗教的交流也可促使宗教的传播。

③伊斯兰教创立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不但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各地。

④几种宗教交织分布在一个地区,以和平共处、竞争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宗教传播。

自然地带学说的提出者

陆缘说是美国的N.J.斯皮克曼在陆心说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边缘地带的政治地理学学说。在《和平地理学》一书中提出。

斯皮克曼认为陆心说的内新月形地带,即心脏地带周围的外缘地区拥有大量的人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所以他认为主宰世界的关键地区不在心脏地带,而在这个内新月形地带,他称之为陆缘地带(边缘地带)。他还认为陆权国家无法垄断欧亚大陆腹地,而陆缘地带国家如果联合起来,则可通过天然通道进入心脏地带。斯皮克曼仿照H.J.麦金德提出战略名言: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

自然地带性学说对于生物地理学的贡献

地带性规律有四种

1、纬度地带性(也叫做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从赤道到两极(南北向)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成因是:从赤道向两极热量条件逐渐减少

2、经度地带性(也叫做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从沿海到内陆(东西向)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成因是: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逐渐减少

3、垂直地带性(也叫做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向)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水分、热量条件逐渐变化

4、非地带性,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因为非地带性因素(如地形等)的影响,使自然地理环境不符合前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如天山所处位置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从地带性规律来看,应该形成温带荒漠景观,但在天山北坡分布有森林植被,因为天山北坡有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形成的地形雨)

自然带的地带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亦有表现。

自然地带性学说对于生物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垂直方向上由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的变化引起的。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

由于成土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具有规律,因此土层的分布也具有规律性。土层分布规律它是以三维空间(按经、纬、高三个方向)形态存在的。

土层全球和大尺度分布:广域性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

土层区域尺度分布规律:区域、中域、微域分布规律。

土层广域性分布:在全球陆地或某个大陆上大致呈连续分布,并与生物气候地带相适应的土层分布规律。

自然地带性学说对生物地理学的影响

自然带(natural belt),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广义的自然带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等一系列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带。狭义的自然带仅指最高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pphd/9879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