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品牌与母品牌如何规避问题?
事实上,一个企业可能推出不同的子品牌,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创造产品和服务,同时服务于多个细分市场。比如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华为,仅就智能手机市场而言,华为就服务于若干个细分市场,创建并形成了华为、荣耀、NOVA等子品牌系列,同时,每一个品牌旗下又存在不同的系列产品,比如华为旗下拥有P系列和mate系列产品。这就面临着多个细分市场的管理问题,管理好多个细分市场,是一个企业营销者最重要的能力。
我们知道,从外部来看,一个公司与另一个一公司之间进行竞争,一个品牌与另外一个品牌之间进行竞争。但从营销实践的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内部各个营销区域之间、子品牌与子品牌之间、子品牌与母品牌之间、细分市场与细分市场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优秀的营销管理者,总是希望这种内部竞争维持下去,以保持公司对外竞争的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他必须学会避免这种内部竞争所导致公司内部不同品牌不同细分市场间的相爱相杀。企业切不可出现,细分市场界限不清晰,而导致子品牌或新品推出之后,侵蚀了自己原有的市场和品牌。
适度的子品牌和多细分市场竞争,有利于建立整体市场优势
通常情况下,包括可口可乐(53.150,-1.30%)、宝洁(135.450,-1.54%)、耐克等大型跨国企业,都拥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细分市场管理办法,以避免内部品牌和细分市场之间的竞争。当然,比如像宝洁公司这样的世界级跨国企业,旗下品牌众多,内部品牌间的适度竞争,反而有利于内部营销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适度竞争更符合企业的得益。比如洗发水品牌就包括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等子品牌,洗衣粉也有汰渍和碧浪等子品牌,这些子品牌分别锁定不同的目标消费人群,以获得宝洁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
从营销实践中来看,这种来自于同一公司的内部竞争表现在市场上,基本上相对比较温和一些。营销管理者通常采取的办法是,营销团队的外部一致性和内部分化性,即由不同的品牌小组来进行不同子品牌或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制定,以保证这种内部竞争的活力和激励作用,同时,在销售执行方面维持一个团队,不同的子品牌和不同的细分市场,都由统一的销售团队来执行。这样,就可以督促品牌策略小组深度挖崛并洞察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稳健高效的品牌营销策略。
这样做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相当市场统治力的公司,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竞争压力,容易导致营销团队的竞争意识淡化,建立起内部竞争机制,以保持整个营销团队的竞争力。
当然,像华为这样的站在世界科技之巅的企业,竞争对手包括苹果、三星、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谷歌等世界级公司,培养整个营销团队的竞争力乃重中之重。华为研发出一种红军、蓝军的内部竞争力培养机制,通过模拟假想竞争对手,进行内部竞争沙盘推演,寻找营销漏洞和不足,避免在真正的市场竞争当中折戟沉沙。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营销团队竞争力的手段。
营销实战中避免自相残杀,区分选择细分市场要做到精准
回到普通公司身上,通常需要区分并选择出一个特定细分市场是需要条件的,通常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进军高端市场或进军大众低端市场的需要,从整体市场中区分并选择出一块特定细分市场。比如将红米品牌从小米中分离出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做极致性价比的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红米 Redmi 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二是企业战略需要,弥补特定细分市场的不足。比如华为发力推出华为mateX系列折叠屏手机,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引导华为品牌的世界级定位,建立消费者对于华为品牌的高端价值认知。三是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尝试性改变。比如娃哈哈推出小茗同学子品牌,就是基于品牌年轻化的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所打造的针对特定年轻消费群的一种选择。
在具体的营销实战当中,企业一定要避免自己打自己,切不可因为新建立的子品牌由于市场竞争关系,而导致原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为了避免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出现,区分选择新的细分市场并创建子品牌时,一定要做到目标人群的精准性。
当年蒙牛推出冠益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健字号’证书,意味着产品的保健功能得到国家部门的认定。把目标消费人群精准锁定年轻白领,通过每天饮用冠益乳摄取BB冠菌,既保证营养,还有助于消除亚健康状态。获得极大的成功。至今,在众多酸奶产品当中,能够加勉“小蓝帽”保健食品称号,仍然是凤毛麟角。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选择,避免了侵蚀蒙牛自己的市场,又在与伊利、光明、三元等的竞争中建立起竞争优势。
把握趋势先发制人,让竞争对手被动参与,形成新竞争格局
想要避免子品牌推出或细分市场划分出来,导致自相残杀,企业对于市场趋势的把握非常重要。很多领域里面,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就必须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所形成的趋势,企业是否能够快速洞察到并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便成为关键中关键。如果能够让竞争对手成为这场竞争的被动参与者或追随者,新竞争格局便已形成。
2003年,乐百氏率先推出运动性功能饮料脉动,迅速在市场当中形成功能性饮料的爆发,于是,2004年娃哈哈紧随其后推出激活、养生堂推出尖叫、康师傅(14.540,+2.39%)推出劲跑X等运动型功能性饮料。这些品牌都专注于年轻人市场,主要诉求运动、激情和个性,并各自迅速收获了一大票年轻人粉丝的追捧。
由于这场运动功能性饮料市场格局的开创者是脉动,这使得脉动占据了市场的先发优势,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虽然后来者雄心勃勃,但几乎很难再撼动脉动在运动功能性饮料细分市场里的地位。
在当时,除了红牛之外,几乎很少见类似的运动性功能性饮料,所以就根本不存在自相残杀的局面。因此,这波由乐百氏、娃哈哈、养生堂、康师傅推动的运动性功能性饮料的细分市场角逐,成为细分市场营销里的经典案例——它在没有破坏原为饮料市场格局的情况下,成功开拓出一块全新的细分市场,形成新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因此,很多人把乐百氏推出脉动这一战,奉为多细分市场管理的典范之作。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乐百氏品牌在饮用水市场的倒退,乐百氏品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而脉动始终保持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近年推出的“脉动一下”系列广告,更是受到很多新生代消费群的推崇。这里谈到的就是子品牌驱逐母品牌的隐忧问题,确实发生在乐百氏和脉动身上。
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要与品牌营销策略紧密结合
不同的细分市场拥有不同的需求特征,它涵盖的人群也完全不同,并存在较小的交叉重合性。因此,从客观上来说,营销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分别应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具体市场营销活动。
然而,一些公司由于自身子品牌或细分产品的差异性建设不足,面对不同细分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品质同质化比较强,而产品价格差异又比较大,这会导致很多中高端细分市场消费群进入低端细分市场购买品质差异不大价格差异较大的商品,导致市场上的自相残杀行为。因此,我们特别建议一些企业,一定要在企业产品差异化创建上具有足够的能力之后,再进行子品牌创建和细分市场选择。否则,极易导致苦心经营的市场秩序出现混乱。
针对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特征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这就是细分市场。最易于执行的营销策略便是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同时,价格策略也是建立在产品策略基础之上的选择。在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品牌营销者一定要拥有足够的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方可以推出不同的细分产品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据此可以做出足够的价格策略空间。比如折叠屏手机,很多普通消费者觉得不值,因为它的价格过高,但是却有一部分高端消费群,并不存在价格敏感,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产品彰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物特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