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百科 > 正文内容

汉代家具的风格与特点(汉代家具的风格与特点介绍)

2023-05-09 15:10:27家装百科1

汉代家具的风格与特点介绍

汉朝的饮食文化特点

  与周围民族的饮食大交融

  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强大的汉王室在饮食方面比秦朝更进一步了。 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太官和汤官各拥有奴婢3000人,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一年达二万万钱。这笔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每天开支达54. 8万钱,相当于2700多石上好的梁米,或是91000多斤好肉。 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

  时节的变化对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有着不小的影响。如汉末人徐干说:“在炎气酷烈”的夏季,即使是贵族也感到“身若点漆,水若流泉,粉扇靡效,宴戏鲜欢。”然而季节对饮食生活的限制在皇帝和其后妃那里却被降至当时的最低程度。在冬天,皇帝可以享用春季才生成的葱,韭黄等蔬菜,而这些蔬菜是耗费大量钱财,太官“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而生。”在炎热的夏季,皇帝与后妃则是“坚冰常奠,寒馔代叙。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 胡瓜、胡桃、胡荽、 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 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 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 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同一时期,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 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汉朝的饮食文化知识

  汉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都说“汉承秦制”,这是就制度而言的。汉代君主是平民出身,也因之而用了齐国人叔孙通等一批儒生制礼作乐,因之很多礼仪规章在最初都是比较简陋的。尽管如此,饮食器可能是个例外。汉初仍然使用青铜器,同时漆器也越来越常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形制和用途影响了漆器,称谓也一并通用。

  饮食器分为酒器和食器。酒器中,有温酒的尊、储酒的壶和罍,也有饮酒用的杯和卮。食器分为肉食器、盛米食器、案、棜、食羮所用的耳杯以及用于调味的染杯。

  首先介绍食器。汉代多用漆器,但漆器的形制和命名,常常继承了青铜器的造型。并且在汉代初期,青铜器和漆器同时使用,后者逐渐占据主流。在汉代诸侯的墓葬中,肉食器及用于导引、神仙方术的饮器比较常见,其材质除了青铜和漆器,还有比较多的玉器。而且,汉代贵族饮食颇为讲究,据《白虎通·礼乐篇》记载,君王一日用餐包括平旦食、昼食、晡食和暮食四餐。贵族则一日三食。普通人则每日两餐。如《礼记·丧大记》“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孟子·滕文公篇》赵歧注“朝食曰饔,夕食曰飧”,即是平民日食两餐的记载。

  在商周时代,鼎是重要的烹煮工具,用来烹煮肉食。这种肉食,根据天子、诸侯、大夫的等级,有全、半体之分。虽然到了汉初,已经不再经常使用青铜鼎,但在古代文献中仍然能看到一些疑似的记载。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曾经烹纪信,就是用鼎(在夏商周时期,以鼎烹俘虏、或烹煮俘虏人头也是一种刑罚)。

  项羽自封为霸王,这是前所未有的称号,他所使用的器具,可能也是属于天子规格的。在商周时代,天子用肉食时,是上全蒸的。盛肉的器具叫俎,形制如同几,但比较大。战国、汉代墓葬中曾经出土过朱漆的俎。这种俎上有方形小孔,用于滴漏肉食中的油脂。扬之水曾经于《古典的记忆——两周家具概说》中分析过,这种俎又名“大房”。《诗经·鲁颂》中“笾豆大房”、《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皆指这种器物。《论语正义》引《明堂位》郑玄注曰:“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有似于堂房”。郑玄的解释正是根据汉代大房的造型而來。也由之可见当时大房仍然习用于日常生活和礼仪场所。

  既然说到天子、诸侯用来招待宾客所用的俎和熟肉,就有必要介绍一种较小的器具:匕。匕的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分割肉食的,这种匕更类似今天分食所用的小铲刀,它有一个长柄、底部则是一个平整狭长的截面,即可以用于切割大块肉食、又方便盛放肉食、分发给各人。这种匕往往是青铜器。另一种匕则类似今天的勺,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十分常见,它是用于盛肉羹、肉汤的。由于汉代逐渐脱离了周朝的祭祀体系,作为礼器的匕也逐渐淡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轻便的漆器食具。

  汉代饮食习惯也承袭三代,好尚生鲜。肉食或经过捶捣、腌制,做成肉脯。或者经过蒸煮、蘸酱食用(类似现在北方吃涮肉须蘸麻酱)。因此,有一种专门用于盛放调味品的器具,即所谓“染器”。染器分为炉和杯。“染”的意思就是“濡”。古代食用肉食时,常常将用豆豉、盐调和而成的酱料盛放在豆这样的容器里。据孙机先生考证,汉代喜欢蘸较烫的调料,染炉就是用来加热染杯里的酱料的。

  除了食肉,当然还要饮酒。汉代贵族在这一点上和前代并无不同。

  其中,尤其须要介绍的是耳杯。一般来说,耳杯用于饮酒,但有时也具有豆(一种盛肉羹的器具,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居多,汉代多为漆器)的功能。《史记》中记载项羽以刘邦老父为人质相胁,刘邦就说:“尔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说的正是这种耳杯。在南越王赵佗墓中,就有几件造型精美的玉制耳杯。耳杯的托盘比较高,两耳平伸。这已经不是普通酒器,而是用于服食灵药,学习神仙方术的法器了。由此也可见西汉时期贵族生活之奢侈、迷幻。除了精致的耳杯,日常所用饮器是卮。它是用木片卷曲而成的,《庄子》中卮言的比喻。据王振铎《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一文,杯和卮是有严格区分的。

  汉代酒器里还有温酒用的尊,以及盛酒用的尊。这两种器具,一种是用来冰镇酒浆的,一种是用来储存酒浆的。温酒,又写作酝酒。三代青铜器里也有此类器具。曾侯乙墓中曾经出土大型冰鉴(鉴也是一种大型铜器,早先为盥洗用具,可盛水鉴影),内有酒樽。出土的汉代铜尊也仍然承袭了这种功能。因为古人饮酒不像明清时代,喜好喝凉酒,这种冰镇酒,又叫做“酎酒”。《诗经》、《楚辞》中皆有记载。三代酒器中有不少肖形尊,但到了汉代,这种青铜器逐渐减少了。不过汉代青铜器肖形颇有生活气息,出土的肖形尊中,也可看见一些当时生活在汉朝疆域内的犀牛、鹿、羊的造型。

  汉代用于盛放杯盏等的器具,也分为两种,有足的叫棜,无足的叫案。战国、汉代墓葬中都曾经出土过这两种形制的漆器。它们其实属于汉代家具的范畴,但它们与汉代人的饮食生活关系密切,并且也是从青铜器发展而来的。在西周青铜器中,有专门用于盛放酒樽的禁和棜。前者有足,后者无足。曾有人推测棜可以用来加热酒,这是没有根据的。但铜禁和铜棜仍然一直习用到战国时期。漆器家具正是从这两者的造型中获得了灵感。扬之水曾经专门分析过两者的区别。到了汉代,漆器工艺更加发达、也更加注重生活情趣和实用功能。因此,漆器的案也变得比较小巧、并且成为专门的食案。如《汉书》中的孟光恭侍梁鸿,“举案齐眉”,正是指改进之后的轻巧、简便的棜案(根据孙机先生的说法,以棜案专门指代无足的案)。

汉代家具名称及图片

1. 床,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且由于使用最广,造型也极为丰富。 床的种类包括:四足平台床,是汉代最普通的床;带托角牙子平台床,四面都有牙子装饰,是平台床的发展。至于榻,种类更是繁多。有独坐方榻,四腿长方榻,有帐饰的独坐榻,单扇,双扇屏风独坐榻,带花牙子连坐榻。

2. 案 汉代的案,式样很多,用途也很广泛,有进食用的食案,也有读书用的书案,以及放置用品的案。食案中有方有圆,腿子也有高低,形式的不同变化。食案的共同点就是案面大都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这是为了防止杯盘倒斜,流汁溢出。写字和放置物品的案,大都是平台案,没有拦水线。

3. 屏风 彩绘漆屏风:木胎,长方形,下足有座,屏风两面皆有彩绘。一面是红漆地,以浅绿色油漆彩绘,中心绘一谷纹璧,周围绘几何方连纹,边缘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另一面,黑漆地,用红,绿,灰三色油漆绘云纹和龙纹。龙身绿色,朱绘鳞爪,作飞腾状,边缘朱绘菱形图案。 陶立屏:长方形屏身,下有两个墩式足。这种立地屏风的造型,后世沿用很久,直至唐宋。 玉座屏:是一种以装饰为目的的小巧的座屏。 另外,还有几,柜,席,衣架,胡床也为后世沿用很久。 特点: 1.髹漆 在家具上髹漆是春秋后出现的新工艺,到了西汉非常流行。所以,漆家具始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采取黑地红绘,色彩艳丽,漆质光亮,作工精细,造型别致轻巧,是典型的汉代家具装饰手法,充分体现出辉煌的大汉风采。 2.装饰纹样 装饰花纹多用云气纹,这种纹样变化很多,非常丰富,线条流畅,极为生动。配以艳丽的红与黑和光亮照人的漆质,真可谓精美绝伦,令人振奋不已。 3.屏与榻的结合 屏风榻的出现,宣告了屏与榻相结合的新品种问世。汉代屏风榻有单扇和双扇之分,榻上可设帐,榻沿施坠饰,富丽而典雅,很是讲究.

汉代家具的风格与特点介绍图片

从建筑上讲,汉朝的建筑大多沿袭秦以及秦以前的建筑风格,丝绸之路通后,并未有太大改观。而唐代建筑有受西域,波斯等建筑风格的影响。

内部家具,汉代以榻为主要坐具,唐时已有胡凳,胡床等。

从服装上讲,汉代服装宽袍大袖,民间也如此;而唐代服装受他民族影响,民间衣服以窄袖,紧身的胡服为主,妇女装饰比较开放。宫殿无甚太大区别。发束装饰上,汉代以冠为主,唐代有布帽的出现。

汉代家具的风格与特点介绍图

东汉时期仍保持商周以来席地而坐的习惯,因此几、案、床等家具都比较低矮。

几、案外形不一,上面大多涂有黑漆或红漆,并绘制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少数还在表面施有浮雕。它们与汉代精美的漆器杯、盘、尊、壶风格大体一致。汉代的案比先秦的长些。有的还做成重叠的二层案,好放更多的器物。食案则多做方、圆二形。

汉代家具制作工艺手法有哪些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同商周青铜器艺术相比,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深厚。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汉代青铜灯具才成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人类生活在一个造物的世界,器物从产生开始,就与原始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现实的联系。灯具作为一种器物,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由它的功能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灯具,要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满足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新需求,就必须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汉代青铜灯具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堪称世界灯具史上的一支奇葩,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灯具的首要功能是照明,必须具有实用性。青铜灯具的造型尺度和结构,都是根据其实际功用确定的。

  从造型尺度来看,不同灯具造型尺度的制定,是以使用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如连枝立灯一般立于地面,造型高度为100―150厘米,略高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高度。同时,立灯都不使用灯罩,当点燃所有灯盘时,室内就可以形成较明亮的大空间,符合整体照明的需要。座灯是最常用的一种灯具,一般放置在当时低矮的家具上,因此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如长信宫灯高为46cm,而汉代的书桌一般高度30―40厘米,这样,座灯放置在书案上的高度约70厘米。精致的青铜座灯多置灯罩,灯光从灯罩的一侧照出,与人坐下时眼睛的视线基本适宜,适合于局部照明的需要。至于夜间行路的手执行灯、提灯等,其造型尺度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从青铜灯具的造型结构上看,为了适应多种环境照明的需要,灯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如座灯安装的灯罩具有挡风和调光的功能,有的灯罩屏板上还有镂空的菱形孔,可以散热透光。除此之外,使用者对灯具使用条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基本条件不外乎简便和合理。具体来说,既要有良好的照明功能,又要求易拆装、易清洗、易携带,这就对灯具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铜灯具的灯盘构造有豆盘形、圆环凹槽形和椭圆形,灯盘与灯体的连接方法主要有铸接、榫接、键、铰链、活轴等,一些大型、复杂而体内中空的灯具,除了灯盘与灯体采用了铸接、榫接,其他主要造型部位的结构也都采用分铸套合组装的设计方法。长信宫灯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个部分分别铸造后再套合组装而成的,其携带拆卸便利,组装也简单牢固。从青铜灯的造型尺度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不难看出,汉代青铜灯具设计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合理、科学的设计理念对实用功能的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解决了灯烟污染室内环境的问题。当时灯具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虽然燃烧时产生了火焰光源,实现了照明功能,但有一些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的灰烬,造成室内烟雾迷漫,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和环境。因此,汉代的座灯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在灯体内贮有清水。大部分象形灯具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鹅的颈部,等等,设计匠心独运,令人叫绝。当灯燃烧时,烟尘通过导烟管溶入体腔内的清水,从而实现了环保功能。这是汉代青铜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可见汉代青铜灯具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世界灯具史上的地位。

  如果说商周青铜鼎是具有精神功能的象征之物,那么汉代的青铜灯则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科学之物。青铜灯具在体现功能实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科学魅力,也就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而使灯具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

  汉代青铜灯具丰富多样的艺术设计,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和华丽优美的青铜装饰上。

  1.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

  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题材大多模拟人物、动植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象形造型。这类作品的造型生动,形象优美,造型手法、简练,体现了大气、朴拙的风格,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在人物造型上,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长信宫灯是一件模拟人物造型的代表作,造型为一位跪坐的深衣跣足的宫女形象,体态生动,神态端庄安祥,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可谓形神兼备。当灯火点燃后,人物面部透露出典雅、温和及淡淡的哀怨,从表面的简约、流畅的线条中显现出抽象、凝重而又深邃的含蓄美,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青铜工艺的精湛。

  青铜灯具的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取凤鸟朱雀、雁鱼鹤龟、麒麟猴鹿等,造型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感。造型表现手法上高度概括、抽象:有的捕捉动态线,构成优美的S形,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美;有的利用体积的大小、形态的动静、线条的曲直与空间的虚实等因素造成强烈对比,通过灯体上大小不一的小鸟、小猴、小人,构成了一件点、线、面完美统一的灯具艺术品。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人们高度的艺术审美思想和高超的三维造型表现能力。

  2.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

  “错彩镂金”是汉代青铜灯具装饰的集中体现。青铜作为灯具的制作材料,其材质本身就具有雍容华贵之感,再加上精美的装饰,更显富丽。当时除了在装饰题材上采用流行的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外,在装饰手法上还运用了漆彩绘、错金银、鎏金、透雕等多种工艺,着意表现出灯具的华丽高贵,反映了宫廷贵族对青铜灯具这一贵族专用品在装饰审美上的基本取向。虽然汉代也出现了一些素面的青铜灯具,但仍具有“错彩镂金”之美,把人们带入一个壮丽灿烂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的艺术世界。长信宫灯的通体鎏金,连枝立灯的交错生辉,错银牛灯的精细错银纹饰,以及其他灯具上红绿彩绘的对比,充分展现出青铜灯具本身的材质美,从而给人带来了美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汉代青铜灯具优美的艺术造型与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设计风格,在世界灯具设计史上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和时代特征。

  灯具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设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文化氛围和审美风尚的烙印。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之所以大多是象形的,是因为它们寓寄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具有象形寓意的文化特征。

  汉代是一个谶纬神学兴盛的时代,讲究阴阳变异和祥瑞,而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产生的青铜灯具,必然深受影响。因而,汉代青铜灯具造型多取自祥禽瑞兽的形象,如牛灯、羊灯、麒麟灯、雁鱼灯等。这些动物象形造型的寓意,披着一层神性的光环,寄寓了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由于神秘的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汉代象形的青铜灯具并不像商周青铜器那样充满庄重、威严、神秘的意味,而是显得灵巧、优美、亲近。造型上不仅有着象征美好的寓意,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和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其中,人物象形灯具造型,多为身着胡服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奴婢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统治者一种征服和占有的心态。当然,在青铜灯具装饰上追求华丽、高贵、神奇,也反映出封建贵族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思想。青铜灯具的象形造型艺术,从对自然形态的表层模拟发展到象形寓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汉代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物化载体。

  汉代青铜灯具的功能与艺术在古代灯具史上闪烁着灿烂的设计之光,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而且凝聚着独特的民族艺术匠心。青铜灯具有科学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的审美功能双重属性。其设计实用性是由本身的科学价值决定的,正是这种科学价值使其成为使用者实现便利化生活的一种科学实用器具。它的艺术属性,又使其成为民族美学价值的载体。汉代青铜灯具设计体现了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与精神性的高度统一,它既是古代设计工匠的智慧结晶,又是现代设计理念的灵感源泉。

汉代家具特点及其原因

答: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 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初期木器已具有了装饰性和实 用性的家具雏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制作中,燕尾 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

汉代、三国时期,家具的类型发展到了床、几案、屏风、柜、箱、衣 架等多种类型。不过,由于当时的习惯是席地而坐,家具一般很矮。

汉代的案多置于床前或榻侧,案也渐宽渐长。

这一时期,胡床由西域传入中原,但多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间使用。

中国汉代的家具品类

我国家具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具也同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发展变化着。中国家具包括很广,但通常指 “桌椅板凳”之类。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

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家具发展方向。

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中国垂足家具才逐渐兴起,唐朝,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优良的材质,纯熟的工艺,这些都是明以前的家具所无法比拟的。

⑴商、周、战国时期

我国低型家具的形成期,其特点是: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榫卯工艺在这一时期已有一定的发展。

⑵汉代

我国低型家具大发展的时期,坐榻、坐凳、框架式柜等家具比较常见。装饰纹样增加了绳纹、齿纹、三角形、菱形、波形等几何纹样以及植物纹样。

⑶两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受到民族大融合和佛教传入的影响,家具在此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由矮向高发展,品种不断增加,造型和结构也更趋丰富完善。

⑷隋唐时期

我国高型家具的形成期,各种高桌、条案、扶手椅都已出现,造型上已达到简洁、朴素大方的境地,工艺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五代时期家具以发展的初步完善,以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

中国家具在唐宋两代有了根本的发展 ,对以后明清家具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⑸宋代家具

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等,还出现了专用家具,琴桌,棋桌,等。

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不有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

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宫廷里,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

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⑹明代

明代手工业的艺人数量增多,技艺高超。明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较前代大大提高,并且出现了专业的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 《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建筑的营造法式和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

如:椅凳灯、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每一类中又分别叙述不同形式,如床榻类中有大床、禅床、凉床、藤床等;桌案类有一字桌、案桌、折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等。其他如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装饰花纹及线脚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记述。

中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明式家具”,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手工艺人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

明式家具在形态上来讲,一方面,它以其简练和精干的造型赢得赞誉,但同时这个时代家具造型的单调、拘谨,缺乏变化。

明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我国家具史乃至世界家具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以形式简洁、构造合理而著称。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① 家具结构科学,曲线讲究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② 造型优美,舒展大气,重视材料的天然色泽、纹理。

③ 装饰简洁,与现代美学法则一致。

④ 制作省工,用材适当、广泛,构造合理。

⑺清代

清初之时 ,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 ,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清代家具以雍、乾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瑯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具,有的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清代家具在继承和发展明式家具特点的同时,又采用了更多的嵌、绘等装饰手法,吸收了西洋的纹样并将多种工艺美术应用在家具上。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①家具造型凝重,以柔和的曲线为主,装饰丰富甚至过分而显得繁琐。

②雕、嵌、绘等手段同时使用,特别有富丽豪华之感。

③品种多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jzbk/988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