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亭子名字?
一、好听的亭子名字?
1、兰亭与流觞亭:
在浙江绍兴西南渚山麓,相传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故此得名。
永和九年(353年),东晋书圣王羲之邀集名流谢安等41人到此饮酒赋诗,羲之即兴写下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作品。
从此,兰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间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期间几经兴废,后于清代重建,景色宜人。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流觞亭与兰亭同样扬名天下,景色美不胜收。
2、沉香亭:
在陕西西安市兴庆公园。
建于唐开元二年,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和瞎羡贵妃杨玉环欣赏牡丹用的,亭用沉香木建成,故名“沉香亭”。此亭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相传公元743年春的一天,唐玄宗带杨玉环在这里观看牡丹,命诗人李白当场填词助兴,李白在沉香亭写下一首诗词: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醉翁亭:
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邪山麓。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时琅琊寺僧智地所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时,常来亭中饮酒赋诗,“饮少辄”,故名“醉翁亭”。并撰写出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琅琊山花木掩映,又有醉翁亭点缀其间,吸引大量游人。
4、沧浪亭:
在江苏苏州。北宋诗人苏舜钦弃官流寓苏州,磨桐拍买下此旧园。
有感于《孟子・离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傍水建“沧浪亭”。
5、翠微亭:
在杭州飞来峰山腰。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纪念岳飞在此建亭。
取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地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的诗意,定名“翠微亭”。
6、湖心亭
在杭州西湖小岛上。
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万历年间重建。亭为重檐式,黄色琉璃瓦铺顶,宏丽壮观,明代张岱在《西湖梦录》中赞其丰姿:“游轮铅人希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其伟观也”。
如今,这里湖光亭影,游人络绎不绝,有诗咏道:“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神仙亭,神仙给人间留下的一座亭,十分美丽
二、兰亭除了鹅池还有哪些东西
兰亭除了鹅池还有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悉纯漏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
曲水流觞: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
流觞亭: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
王右军祠: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睁烂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
兰亭书法博物馆:建于1988年,依山傍水,里面陈列着中裤禅国书法简史,和各种瓷砚收藏,并不定时举办各种书法展览。
乐池:新开辟的一处休闲景点。游客可在乐池喝茶聊天,乘坐竹排,休闲享受兰亭美丽的湖光山色。
三、行书十大书法家?
一: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兰亭序》
二:王献之
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新妇地黄帖》
三:王珣
(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人。著名书法家 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 再从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卒于晋安帝隆安四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王珣《伯远帖》
四:欧阳询
(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楷书字体,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张翰帖》
五:李邕
(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邕《出师表》传
六:颜真卿
(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祭侄稿》
七:柳公权
(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八:杨凝式
(公元873年-955年),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等,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居洛阳。杨凝式是我国五代时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杨凝式《韭花帖》
九:李建中
(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汉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被人称“李西台”。
李建中《土母帖》
十: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季常帖》
十一:黄庭坚
(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十二:米芾
(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行书尺牍
十三:赵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僚,书画家。其妻为元朝画家、诗人管道昇。元朝画家王蒙之外祖父。
赵孟頫行书
十四:文徵明
(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行书
十五: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行书
十六:王铎
明末清初、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