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家具交椅(明代交椅怎么鉴定)
明代交椅怎么鉴定
在明代交椅最完善最优美。
明代家具交椅图片
交椅是给皇上用的。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象征了皇家的权势 。
明代家具交椅图片大全
明代黄花梨交椅存世极少,最乐观的估计,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超过10把。交椅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工精致,铁包典雅古朴,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彰显皇家之重器,乃宫廷御用瑰宝,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明式家具交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明代交椅7000万
意义
交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似乎不如圈椅、官帽椅那么熟悉。更强调功能的复杂造型不如后两者凝练大气,双椅脚交叉样式稍显古旧,布满铜件的椅身散发悠远的年代气息,这些特点,阻碍了交椅与讲求神韵的现代中式审美理念相结合。然而,这改变中国坐姿的“第一把交椅”在历史上意义非凡,它的诞生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常常挂在嘴边的“第一把交椅”,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交椅”指的就是这种传统坐具。在古代,交椅具有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这与交椅的另外一个“第一”有关。
在隋唐之前,席地而坐是中国最正统的坐姿,到了宋朝坐椅子的习惯才渐渐流行起来,带来这种转变的历史上的第一把椅子,就是交椅。据记载,汉灵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这里的床指的是坐具,并非睡眠用的床。)传入中原。胡床的样子犹如矮凳,有一种胡床也称“绳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就像是现代的马扎。到了隋朝,因忌讳说“胡”字,又改名为“交床”,取其双脚交叉的特点。到了南宋,人们又发明了在交床的后部装上托背,形成了交椅。
自交椅传入中原以来,就备受上层社会的喜爱,而且并非人人能坐,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马未都的《说古家具收藏》中讲道,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交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三国志》中引用《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讲的就是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曹操在行军中坐交椅上休息的场景。不仅将领行军携带交椅,皇帝出行打猎时也会带上交椅。清宫绘画《康熙南巡图》就记录下这样一幕:康熙在船上坐着交椅,其他人都站着。后来,交椅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只有主人和贵客才能享用。
正是由于交椅的这种地位象征,“第一把交椅”之争也在江湖中传开,最著名的当属《水浒传》。据悉,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近50处提到交椅。在梁山泊,谁能坐上忠义堂的第一把交椅,成为梁山好汉和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除了象征意义,交椅舒适的“绳床”坐面、人性化的脚踏、可倚靠的或月牙形扶手或直靠背背板,体现了闲适惬意的生活方式,见诸于古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七只椅子,其中有三只是交椅。在中式家具最为辉煌的明代,也有交椅、圈椅、官帽椅三分天下之说。
在文人诗词中,交椅更像是雅趣生活的代表,成为调剂生活的一道小菜。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中写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围绕着交椅嬉戏,显得那么清纯稚嫩。秦观《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夏日炎炎,一把交椅可以换得一个诗意的午后。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坐在交椅上与明月清风对话,本身就是一件风雅之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