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装修 > 正文内容

橱柜磨砂门扇(《学记》凡学之道)

2023-05-13 19:00:19家居装修1

《学记》凡学之道

礼记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凡学之道的道理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旨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部邋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业,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弗然,故隐起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盖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尔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易,开而弗达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违章然后能为君。故师爷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不臣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师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位裘;良工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无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凡学之道

师严道尊,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yán dào zūn,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自《荀子·致士》和《礼记·学记》。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凡学之道

《礼记.博学篇》原文:“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

凡学之道全文翻译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tài)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二章 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章 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jī)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缗(mín)蛮黄鸟,止于丘隅(yú)。”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qī)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赡彼淇澳(yu),绿(lù)竹猗(yī)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xiàn)兮,赫(hè)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xuā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xún)溧(lì)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呜)戏(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 本末

子曰:“听讼(sōng),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五章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六章 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

第七章 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第八章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ì)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īn)而辟焉,之其所敖(傲ao)惰而辟焉,故好(hào)而知其恶(è),恶(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e),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九章 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jiào),而能教(jiāo)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jiāo)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zhǎng)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òng),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 bēn )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é)纣(zhòu)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zhū)己( jǐ),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第十章治 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凡学之道,记忆为要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俨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意思

意思是: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学记 凡学之道

道听途说、其道无由、道头知尾、仙风道骨、师道尊严

道貌岸然、任重道远、反经合道、安贫乐道、说是道非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道听途说的故事

示例: 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近义: 小道消息,齐东野语,捕风捉影,,海外奇谈

反义: 言之凿凿,确凿不移,信而有证

其道无由[qí dào wú yóu]

解释: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出处:于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史记·孝文本纪》。

道头知尾[dào tóu zhī wěi]

解释: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示例: 抑且聪明伶俐,凡事道头知尾。★《何典》第七回

仙风道骨[xiān fēng dào gǔ]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示例: 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近义: 仙风道气

师道尊严[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道貌岸然[dào mào àn rán]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示例: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近义: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正颜厉色,装腔作势,岸然道貌

反义: 嬉皮笑脸

任重道远[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释: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近义: 全力以赴,负重致远

反义: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反经合道[fǎn jīng hé dào]

解释: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出处: 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诏诛羌,反经合道。

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

解释: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示例: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近义: 安贫守道

反义: 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说是道非[shuō shì dào fēi]

解释: 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我的父母没眼睛,把我嫁在这里,没来由教他来望,却教别人说是道非。”

近义:说是弄非、说是谈非

凡学之道的道是什么意思

尊师重教意思是说尊敬老师,重视师长的教诲。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原文节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jjzx/9882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