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绍古典家具(古典家具的意义)
古典家具的意义
泽温馨柔和,将皇室奢华与高洁之风发挥的恰到极致,延续了欧洲文化和雅致,在设计与生活中演绎华贵缔造皇室贵族风范造型独特典雅,轮廓瑰丽华美。华贵的造型,沉淀在文艺复兴中的斑斓。整体造型大方典雅,宽大气派的座位空间,低调优雅而高贵,将生活的感动转化为细致的口味,符合人体学尺度,无一不流露着那份高贵典雅,纯手工雕花艺术,散发着浓郁的异国情调,精致优雅,舒适,奢华大气,优雅和浪漫,厚实的海绵坐包,给人强烈视觉效果和满足感,营造温馨华贵的家具气氛,线条流畅浪漫,设计恢弘大气,空间的满足感,散发着奢华的艺术格调等等。绵延在欧洲文明里的璀璨,把美的意蕴一脉相承
古典家具介绍
在现代我们通常以桌子、椅子、柜子来称呼家具,但是在古代每一种家具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名字,中国古代家具的名字非常讲究,每一个名字都有其中的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分门别类地了解一下古代家具的命名,一起来看看家具名字中藏着哪些历史文化。
以形状得名
象形命名是中国命名方式的一大传统,我们最初创造文字时便是以象形的原则开始的,以简单的形状对家具的各类形制加以区分,既能清晰表达,又被普通大众所认可。
取其部分有特色的结构形状来命名,这是家具命名中的一大特点,这类命名方式多用于椅类家具,例如圈椅、灯挂椅、官帽椅等等。
圈椅也称罗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它的后背和扶手一瞬而下,造型圆婉优美,彰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哲理思想。
清代早期 圈椅
官帽椅,顾名思义是由于像古代官人所带的帽子而得名,从官帽椅造型侧面看,扶手同帽子的前部相似,椅背同帽子的后部相似。
清代早期 官帽椅
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它的横梁长出两侧立柱,又向上微翘,外形轮廓显得格外挺秀。
清代 楠木灯挂椅
以几何形状命名的家具如:方桌方凳、圆桌圆凳、方角柜圆角柜,这类家具形制较为简单,一般具有规制的外形,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命名,一目了然。
清代 老红木方桌
清代早期 老红木方凳
清代 黑大漆圆桌
清代 老红木圆凳
方角柜是指用方材做框架,柜面的个体都垂直成九十度,没有上敛下伸的侧角,柜顶无膨出的柜帽。
清代 榉木方角柜
圆角柜以“圆”为中心,柜帽及各处的转角都为圆角,且整体材料几乎都为圆料制作,四角、四框都有圆,两门中间有活动立栓,配置条形面叶,北京人俗称“面条柜”。
清代 榉木面条柜
以功能命名
以功能来命名的家具不少,是一种仅次于象形命名的方式,这种命名方式同样言简意赅,见字知意。
此类命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在名字中便了解了家具的功能,即使你没见过这种家具,也可以知道它具体是做什么的,可以说是既讨巧,又讨好。
这种命名最受用于置物类家具,在桌类家具中,以此种方式命名的有:画桌、炕桌、酒桌等等,案类家具有:画案、书案等等,几类家具有:茶几、香几等等。
清代 老红木画桌
清代 老红木炕桌
清代早期 酒桌
案的造型有别于桌子,突出表现为案的腿足不在面沿四角,而在案面两侧向里缩进一些的位置上。
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
一、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尊严的国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设计上,通常以显示人的尊严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由明清时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清朝的宝座,椅面设计宽大,类似一张婴儿床,宝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别垂直于椅面,上面雕刻繁复精美,这和清朝追求奢华之风是分不开的,喜欢用一些镶嵌、彩绘、镂空等技法来显示皇室的帝王之气。
二、皇帝坐在上面威慑朝野,官员无不俯首朝拜,显示了皇帝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试想,皇帝坐在如此宽大的宝座上,相当于无所依靠,后面的靠背和两边的扶手形同虚设,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须正襟危坐在上面,实际上一点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权势的代表。
古典家具的优点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渊源流长,其渗透出的美学理念,也深深的根植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当中。从古到今,传统家具无论在造型、装饰,还是使用、摆设等各个方面,都流淌着儒家文化的精髓。
材法自然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山孕育万物,巍然不动的"静"的特点。这些名言隽语实际上是揭示人与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待自然山水。
天然材质的使用是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特点 , 传统家具在选材上,大都木质上致密坚硬 , 色泽上沉穆优雅 , 纹脉上优美灵动 ,给人一种自然之气 。《孔子家语》中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其所强调的也是注重材质的本真、自然之美。
规范之美
孔子的"礼"无所不含。大到济世治国,内政外交,小到婚丧嫁娶,日常言行以及手工业制造等等。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每件家具的使用及摆设,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古时什么阶层的人使用什么样的家具,都有严格的规范。
《仪礼》中记载:"天子设斧依(屏风)于户牅之间,左右几。""缀足用燕几。"
《周礼》中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屏风),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筵国宾于牅前亦如之,左彤几。甸役(王射猎)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等等。
这些规范都以"礼"的名义,对各阶层的人,如何使用家具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以至于发展到后来,金銮宝座成为皇权的象征;供桌代表着神权;清代各式太师椅预示着清王朝等级制度的森严;龙、凤雕饰成为宫廷专用装饰;黄色成为皇家专用颜色等等。如此,家具成了特定政治秩序和经济实力的物化象征,形成"礼—家具—身份"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关系。家具的外延文化,往往就是儒家思想最确切的表现。
每件家具产生的背后,都承接着当时社会的很多原因,与政治、经济等等发展密不可分,这就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家具文化的独特历史。一件家具,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传统家具所显示的一种质朴美感,所传承千载、蕴藏万年的深层文化根基,就是"礼"。
和谐之美
《中庸》中强调"中而不倚"、"和而不流"的思想,由此可见 , 中庸之道在形式上主张"中行"、"中正",在内涵上则强调凡事都要适度、要含蓄。"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强调的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服饰以及饮食文化中都能看到对称的表现形式,例如门左右两扇、前院后院、左右厢房、唐装左右对襟、八仙桌、茶碗上盖下托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中庸思想的体现。
中庸思想在家具中体现的非常鲜明——对称、规矩,观之令人心平气和,百看不厌。这种中庸思想突出表现在家具自身比例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的高度协调性,以及家具陈设的对称性。传统家具的摆放特别强调对称、平衡和协调,在传统家具的设计中,无论桌椅、床榻、柜子等,都要四平八稳,体现中庸对称的思想。
"上下对称,左右协调,"从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到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圆地方",中庸思想不但建筑受其影响,而且传统家具更是横贯其中,从取材、设计、制作、装饰等等各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和谐。从各个角度欣赏,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绝对统一,给人视觉以浑厚、大气、空灵、飘逸、柔婉、沉穆等特点。
例如圈椅的设计,正是把儒家中庸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采天地之精华,博百家之长"。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是圆,座是方;圆是虚,方是实;圆是活泼的,有动感;方是规矩的,以静制动。圈椅扶手圆端头顺圆势略向外转,像张开的双臂,虚怀若谷。
感化之美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孔子特别强调感化作用。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仅仅让自己完善是不够的,还要去感化别人。将其意思推广出去,就是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是相互感化的。
感化之美是美的最高层次。刘健老师说:"古典家具以简练、圆浑的造型之美;沉穆、清新的材质之美;妍秀、典雅的装饰之美构成了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
如椅子的靠背是根据人体的弧度设计的,没有铺张的部分,还讲究所谓一木成器,很节约材料。"不管是明代、清代、还是民国时期,传统家具都是以时代感化而变化,以社会发展为风向,结合当时的经济需求,博采众长,制造符合当时社会结构的家具。
所谓感化之美,再推而广之,便是一个国家的风范和教化,大体制下的风范和教化,影响到各行各业,传统家具便是典型代表。
由家具到社会,由社会到国家,家具的变迁,背后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变迁,新旧更替、岁朝轮回,由家具四散延伸所涉及的,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风范和人文精神
古典家具的意义是什么
古代家具是用心精做,比较精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