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和特长的区别?
中职学校比较注重包装、宣传特色专业。但在办学实践中,有些学校并不真正重视专业的内涵发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对所谓的“特色专业”没有政策上的倾斜,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特色’并没有什么评价标准,无非就是口头上的自我标榜而已。说一个专业有‘特色’,它就是‘特色专业’,至于实质怎样、社会评价如何,根本无需关注。”
其实,特色专业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教学特色的专业。“特色”不是空头支票,它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直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让学生有“特长”,并且这个“特长”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在用人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特长”不等同于“专长”。“专长”主要指专门的学问和技能。中职学生选择某一个专业,经过系统地学习,能掌握这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形成属于这个专业的“专长”。与此不同,“特长”主要指特有的长处。它可能与专业学习有关,也可能与专业学习无关。如果在形成“专长”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相关课程,强化技能培训,让学生形成“特长”,那么这个专业就具备了形成“特色”的基本条件。如果再对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对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进行优化,并且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那么“特色专业”自然就能形成,并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下面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这个专业近几年比较红火,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招生数量也年年攀升。这个专业是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唯一面向中职学校开放的教育类专业。它对应的工种和职业资格证书是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报名踊跃,也容易形成保育与教育专长。但是,由于有较严格的入职条件,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也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如果毕业生不能在幼儿教育行业或相近行业就业,这个专业就会逐渐式微,更不可能有“特色”可言。
其实,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专长”的同时,发展学生“特长”的空间也很大。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往往会有某些艺术天赋。针对声乐、舞蹈、器乐、美术等专业课程,中职学校完全可以大胆变革,制定灵活的课程方案和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某些有天赋或者感兴趣的方面学有“专攻”,养成“特长”,形成职业能力。只要有“特长”,学生就可以把求职的触角伸向相关专业领域。如果做不成幼儿教师,就做一个特长教育教师,或者做一个舞蹈演员、乐器演奏员、广告设计师、室内装修设计师;如果有资金支持,自己就可以创建并管理一所规范的幼儿园,而不必去给别人打工。
学生能形成“特长”,就不会被既定的就业目标限制,容易实现“非对口就业”拓展人生发展之路;教师能培养“特长”,专业设置就容易形成特色,中职学校就容易造就响当当的品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